
开封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中昱融智和
青春,是人生中最绚丽的时光。从青涩的校园到严谨的审判一线,郑文华怀揣着对法治事业的无限憧憬踏入法院大门。她以“如我在诉”的职业情怀,全情投入纷繁复杂的审判辅助工作中,在躬身实践中深刻体悟司法真谛,在善学勤思中不断锤炼专业本领融智和,为鼓楼区人民法院高质量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。
郑文华是法官助理。作为法官的“左右手”融智和,她将专业技能作为立身之本,坚持在干中学、学中干,于辅助办理案件过程中总结裁判经验,反哺审判实践。这份职业的性质决定了她需要极致的细心、耐心和责任心。
面对千头万绪的民事法律事务,郑文华从接收案件开始,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诉讼材料审查流程,对于当事人诉讼过程中提出的各项诉求自主建立工作台账,并予以推进落实。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如今多项任务并行,她也能做到忙中有序。法庭之外,她认真做好庭前送达与当事人的沟通协调工作,细致审查证据材料,组织证据交换、调查取证、庭前调解。同时,通过仔细翻阅卷宗,细梳案情和法律关系,助力团队提高审判效率、明晰裁判思路。
至今,她协助处理诉讼保全措施百余件,一份份裁判文书、询问笔录在她的笔下流淌而出。字斟句酌间,是对法律的深刻理解,是对事实的客观还原,更是对当事人权益的坚定守护。
办案以来,郑文华接触最多的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、房屋租赁合同纠纷、民间借贷纠纷、买卖合同纠纷、产品责任纠纷等案件,这些案件背后牵系着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:住房、伤残赔偿、食药安全、交易往来等。在协助法官审理一起因“凉皮中吃出螺丝钉”引发的产品责任案件时,双方当事人历经消费者协会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多番协调,均已累积较多负面情绪。面对消费者的气愤和商家的推诿,她没有机械办案,而是迅速厘清法律关系,采用“背靠背”的方式调解,详细阐释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规定以及生产者、销售者的责任。经过反复沟通、释法析理,商家认识到食品安全不仅是道德义务,更是法律红线,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引发赔偿和信誉危机。最终商家的抵触情绪渐渐消除并主动认错,双方当事人在该案受理一个月内成功达成和解。百姓餐桌上的安全无小事,能够快速化解纠纷、实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,便是这份职业最朴实的价值所在。
作为司法事业充满朝气的新生力量,郑文华正在以赤诚之心守护公平正义的每一个环节,在法治的沃野上向下扎根、向上生长,用实际行动诠释鼓楼区人民法院青年的职责与荣光,心怀热忱,向阳而生融智和,不负时代,不负韶华,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。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