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苏定伟德旺配资
四川广安有对夫妻要离婚,为鸡鹅鸭子争得面红耳赤。最后法官一调解,俩人把不好分的那只鸡炖了,吃顿散伙饭,事儿就了了(封面新闻)。这事儿看着稀奇,却藏着基层办案的实在道理,这碗“鸡汤”既丈量了是非,又温暖了人心。
农村离婚案常有这样的特点德旺配资,财产构成简单,情感纠葛复杂,除了农村自建房,就数这群家禽金贵。鹅有大有小,鸡还是单数,无论怎么分可能都搁不平。女方说大鹅是自己亲手喂大的,男方也不示弱,说小鹅和鸡鸭自己也没少操心,你一言我一语就僵住了。
面对大小不均的家禽和单数难题,法官提出了具体方案:鹅群按大鹅3只、小鹅8只均分,或按市场价折算差价;2只鸭子平分。但29只鸡却带来了“单数难题”,谁该多得一只?法官没有简单采用机械的数学切割,而是想了个接地气的办法——鹅按大小搭配分,鸭子好办,一人一只,鸡是单数,咋办?法官说:“谁多拿一只补钱,要么一起吃了它。”结果,夫妻俩异口同声:“一起吃!”
这顿散伙饭,吃的不只是鸡,是俩人一起过日子的念想。法官看准了这点,没光抠法律条文德旺配资,而用一顿饭给了俩人台阶。曾经一起喂鸭,最后一起吃鸡,就算缘分尽了,也给双方都留下一份体面。
老辈人传下来的智慧里,吃饭从来是解疙瘩的好办法,好多道理都在藏烟火气里。陕北人有“和事饭”,闽南人有“讲古茶”,川渝人一顿火锅也能化解矛盾。如唐代《放妻书》所言:解怨释结,更莫相憎。一别两宽,各生欢喜。农村社会讲究“情面”,矛盾再大,坐下来吃顿饭,气就消了一大半。夫妻围坐同吃最后一只鸡,那些恩怨情仇,不知不觉就淡了。
家事案的难处往往就在“情”和“法”的平衡上,为啥有些判决挑不出法律错处,却让人堵得慌?多半是太死抠条文,没有通盘考虑如何化解矛盾。清代名臣汪辉祖说得好:凡审田土之讼,须勘丈量;审婚姻之讼,须察情貌。他还记过一件糟心事,乾隆年间,有个童生结婚在第二天乡试中作弊,按律要戴枷示众。大家求情说能不能过了蜜月再执行,当官的偏不答应,结果新媳妇上吊了,童生也投河自尽,这就是只讲法不讲情的恶果。
回到这起鸡鹅案,按照《民法典》,夫妻共同财产该平分,可活禽不是钞票,硬分只会越闹越僵。法官既守住了法律的规矩,又顺着农村“家禽按大小分”的习惯,把活鸡转化为情感缓冲剂。
“吃鸡散伙”表明,法律是把尺子,能量清是非,也能温暖人心,最好的办案结果,可能不在判决书里德旺配资,就在当事人端起的这碗鸡汤里。法官没说啥大道理,活用一只“鸡”,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。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